于是,銀行貸款的“四種平衡體系”進入了記者視野。
首先,是分支行間平衡:總行計財部門會根據總量在各個分行間分配可用貸款額度,各個分行再根據各支行歷史業(yè)績表現將額度分配到支行;
第二,是貸款種類間平衡,而在對公及零售各貸款種類中,“房貸”已不再是若干年前的“香餑餑”。某銀行總行一高管近日在這一問題上暗示記者,房貸問題落腳點是政策導向問題,比如該行在平衡貸種時,對國家扶植的綠色信貸增長“不設上限”;而房貸,自然在總量控制下被擠占了生存空間。
第三是貸款期限上的平衡,每個銀行都有長期、中長期、短期貸款間的額度分配;
第四,是利息上的平衡,一般而言,不被看好的貸種需要盡量爭取相對較高的利率,因而對于房貸,那些自愿首付占比大、利率上浮多的申請,就容易在“候款大隊”里排位靠前。
在計財部門之上,是什么指導著這一“平衡”的劃歸?“路線圖”的最頂端是銀行的總體風險控制管理部門和資產負債審核委員會。它們會根據央行的政策制定并調節(jié)銀行的總體貸款政策,決定當年或當季新增貸款要向何處傾斜,也會根據存貸比狀況和準備金收繳政策制定計算出可用貸款額度的總量。
陸小姐的疑惑到這里應該能得到解答。在這張路線圖中,她的貸款通過的很可能是支行貸審部門的審批,而額度發(fā)放部門則在分行及以上,接受著總行風控部門和貸審委員會的政策指導。由于貸審和放額度嚴格來看其實走的是兩條運作路徑,在資金面從緊而總量又受控制的情況下,就不難理解貸款申請即使通過審核、放款流程還路漫漫的現狀了。
倒逼機制下的“以價補量”
陸小姐告訴記者,她打算用等額本息還款法從銀行按揭貸出200萬,期限30年。房貸利率上浮10%后,她總共需要多還款近35萬,也就是每月多還近1000元;而相比一段時間前銀行還普遍存在的85折房貸利率,她總共要多還近85萬,每月多支出2300元。也就是說,在上浮10%的利率面前,房價下跌也被大打折扣。
某上市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銀行也有銀行的無奈”。他表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銀行也是要追求利潤和業(yè)績的,這樣才能從基本面上保證股價穩(wěn)定、股東受益;總行每年制定利潤指標,也都是要面對通過董事會審核的壓力的。
總行制定整體的盈利目標后,會將其拆分發(fā)放到各分行、進而布置到各支行。根據14家上市銀行的年報數據顯示,即使近年來金融脫媒效應初現,利息差收入仍是中國銀行業(yè)主要利潤來源。
難以改變的“利息差依賴”近期遭遇資金面從緊、存貸比壓頂。據央行統(tǒng)計數據,2011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8.11萬億元,同比少增2.09萬億元;9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7303億元,同比少增7259億元?,F金儲備規(guī)模的縮小讓銀行越發(fā)“無錢可貸”。
各商業(yè)銀行可用于放貸的總量“老本”減少了,對單位效益的壓力也就隨之增加了。上述內部人士分析,目前銀行的“加價不加量”,完全是總量控制倒逼機制下的成本轉嫁、“以價補量”。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微博)此前也表示,今年以來,央行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升至21%,市場流動性緊張,信貸規(guī)模大大壓縮。在規(guī)模受控的情況下,銀行盈利的壓力卻并沒有減少,以價補量、調高利率是必然的。
具體到一家支行,上述內部人士表示,他所在的支行每年可用的“三費”(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營業(yè)費用)額度與完成的利潤指標是成正比并逐年累積的,若該支行當年用完費用額度卻沒有產出相應利潤,下一年的三費就會按比例扣除;再具體到一個客戶經理,他每年需要完成的存貸指標和創(chuàng)收任務也是額定的,而他也正是靠創(chuàng)收能力來獲得業(yè)務提成。在這樣的運作和考核機制下,對于“吃力不討好”的房貸進行利率上浮,就在情理之中。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