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里,隨著樓市的頹勢逐步顯露,幾年來政府出臺的限購等“樓市調控”措施紛紛得到松綁,而在上周,一個新的動向也在漸漸走向明確—限貸措施也可能放松。從上周初開始,“央行即將發(fā)文放松限貸”的傳聞就不脛而走。不過,直到現(xiàn)在,此事仍停留在“高概率猜測”的層面,來自不同口徑的信息撲朔迷離,是否放松,放松幅度如何,依然不能確定。
在眾議洶洶之時,四大行統(tǒng)一口徑,強調房貸認定的松綁目前暫無消息。但是銀行的口風也有很多松動,而且沒有多高的“辟謠”熱情,顯示銀行并不擔憂這些傳聞。比如,中國銀行確認,對不同的購房需求可以采取差異化策略。農業(yè)銀行表示,各地分行可根據(jù)當?shù)厥袌銮闆r和政府政策,自己制定具體房貸政策。到9月25日,央行副行長劉士余雖然呼吁“具體內容請耐心等待文件”,但仍強調“惠民生、調結構”始終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方面,對限貸松綁基本持歡迎態(tài)度。
不同主體對限貸放寬的含混不一的表態(tài),反映了它們的不同心態(tài)。正在面臨巨大壓力的房企和地方政府希望看到約束的解除,希望以此刺激需求從而帶來樓市的回穩(wěn),因此其態(tài)度趨于支持。但銀行表態(tài)依然保持謹慎。不過在樓市問題上,銀行尤其是地方銀行已經(jīng)和地方政府成為利益共同體,也不愿看到樓市下行和自身風險的增大。所以,從各種跡象看,限貸的松綁漸行漸近,首套房認定標準的放寬應該不是空穴來風,而且房貸利率可以打七折的新政也可能推出。
在松綁的形式上,市場傳言稱,只要房貸還清就可以享受首套房按揭政策,這將成為一種普遍措施。據(jù)報道,福州、杭州、南京等地已經(jīng)確認,只要購房人償清購房貸款,再申請房貸時就按照首套房來認定。這種做法被稱為“認貸不認房”,意思是,只要貸款余額還清,不論購房者是否擁有其他房產(chǎn),再買房時都視為首套房。如果是這樣,那將把首套房的認定標準變得非常寬松。
目前為止,很多銀行執(zhí)行的是“認房又認貸”的做法,需要在購房者無房也無抵押貸款記錄時,才認定為首套房,無疑,這要比“認貸又認房”嚴格得多。“認房又認貸”對改善性住房需求產(chǎn)生了很大打擊,因為想置換住房的人即使已經(jīng)把房屋賣掉,變?yōu)闊o房狀態(tài)了,但因為有過住房貸款,所以其再買房也要被視為二套房,承擔更大的首付比例和利率,這導致很多人望而卻步,也影響了二手房的供應,從而事實上對促使房價下降不利。一種居于其間的標準是“認房不認貸”,即只看買房時是否有房,而不管過去是否有過貸款,但其實其嚴格程度與“認房又認貸”的差別也不是很大。如果真能普遍改為“認貸不認房”,對樓市必然是一個重大利好。
限貸政策出臺的“理論基礎”是區(qū)分所謂投資性需求、投機性需求和自住需求,通過限制二套房貸款來打擊、抑制投機性需求,從而起到降低房價的目的。但這一理論存在很多問題。首先,購房者購買同一套房屋時就往往混雜了多種動機,難以做如此清晰的界分,其次,政府設定的這種人為判斷方式也不能反映多種多樣的現(xiàn)實,比如長期在大城市居住的人和新流入的人,已經(jīng)結婚生子的人和剛剛參加工作的人,對房屋的需求量都是不同的,采取“一刀切”式的判斷標準必然會導致錯認和誤傷,往往打著抑制投機性需求的名義,而產(chǎn)生了損害合理自住需求的效果。
同時,限貸政策往往對較低收入人群造成比較大的沖擊,因為高收入者會更多選擇一次性付款方式買房,或者很高的首付比例,從而讓限貸無所施其力,而較低收入者要更多依賴貸款。這一點與限貸的初衷是相背離的,因為政府抑制房價的一個重要考量是要縮小不動產(chǎn)擁有狀況造成的貧富差距。歸根結底,限貸屬于一種限制交易自由的行政調控機制,必然會對市場機制造成一定的損害,導致效率損失,其表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
有人擔心放松限貸會促升房價,但要看到,目前許多城市取消限購并未帶來樓市反彈,往年樓市的“金九銀十”狀態(tài),到了今年大不如昔。而限貸措施放松乃至取消之后,也未必能挽回樓市。只要購房者對樓市下行的預期依然存在,樓市就很難恢復旺盛景象。從根本上而言,當前樓市的趨冷并非限購限貸政策之功,而是供求關系變化的結果,也因此,取消限購限貸也未必就能消彌樓市的下滑壓力,而且目前銀行面對樓市整體形勢已產(chǎn)生惜貸情緒,不愿積極增加房貸發(fā)放。銀監(jiān)會在上半年工作會議上也要求商業(yè)銀行審慎發(fā)放信貸。所以取消限貸的效果會很有限。
從原理上說,樓市和其他任何市場一樣都必然存在著漲落周期,因為政府并非全知全能,不能預測和掌握市場走向,也不能替代市場來配置資源,所以任何人為設定的限制交易措施,都有可能與現(xiàn)實需要錯位,與樓市周期錯位,導致樓市漲落的幅度被人為放大。之前中央嚴令各地城市限購限貸,在樓市低迷時又被迫默許地方放松,“上綁”時是多么急切,“松綁”時又是多么慌亂,非常鮮明地說明行政干預政策總會導致跋前疐后、進退失據(jù)的結果。
所以,取消或者大力度地放松限貸,在大方向上是對的。支持這么做,并不是不愿看到房價下行,而是要讓市場成為樓市走向的決定性力量。同時,這也不意味著對地方政府的任何所謂“救市”措施都無條件支持,而需要區(qū)別對待,比如,如果是采取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購房,顯然是僭越了市場與政府邊界,應當反對。
取消行政干預只是開始,歸根結底,樓市回歸健康合理,根本還是需要地方政府走出“賣地財政”,同時需要改革土地流轉政策,繼續(xù)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平等入市,通過增加土地供給來平抑房價,惠及民生,進而讓經(jīng)濟擺脫對地產(chǎn)的依賴,實現(xiàn)經(jīng)濟的結構性調整與轉型。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wǎng)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