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樓市降價潮的蔓延,土地市場也遭遇寒流。進入11月,各地土地拍賣市場流拍、中止出讓、底價成交的消息頻頻出現。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樓市進一步降溫,房地產開發(fā)商不得不放緩拿地步伐,保存現金以度過行業(yè)的“寒冬”,土地市場由此顯得愈加清冷。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全國67個城市土地成交總金額較去年銳減28%。
土地出讓金大幅減少
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其監(jiān)測的全國67個城市有公告可查的土地交易總成交金額為12535億元,比去年的17387億元減少28%。
另一組數據也能證明土地市場的驟然遇冷。中原地產監(jiān)測數據顯示,全國13個主要城市1-10月累計成交居住用地4450公頃,同比大幅縮減28%。同時,隨著樓市降價在北京、上海的蔓延,部分郊區(qū)的土地出讓價格出現小幅回落。北京通州、上海嘉定和奉賢相繼出現價格回落,較前兩年同區(qū)域均價下降10%-26%。
進入11月份,各地土地市場流拍、中止出讓的消息不絕于耳。11月,廣州一月之內三度因市場過于冷淡而不得不中止20余幅地塊的出讓,唯一一塊按時出讓的地塊也因為無人應價而流拍。11月17日,沈陽土地交易中心計劃拍賣12宗地塊,但其中有8宗地因競買人數達不到要求而取消出讓,其余4幅地則加價一輪后直接成交。11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土地市場預定出讓的9宗地塊中,僅有1宗地塊成交,其余4宗延期,另4宗則被取消。在昆明,原定于11月15日開拍的兩宗土地,都因報名人數未達到最低下限而宣告流拍。
開發(fā)商拿地更趨謹慎
時至年底,開發(fā)商開始著眼回籠資金,結算貸款及各種開發(fā)成本,還款壓力使其對于土地市場的熱情大大減退。
中原地產監(jiān)測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房地產公司平均持有現金19億元 ,分別較6月底和年初減少4%和11%,現金儲備持續(xù)減少。以“持有現金與年內到期債務比率”來衡量房地產企業(yè)短期償債能力,截至9月底,房地產行業(yè)該指標的平均值為1.10,已逼近警戒線,分別較 6月底和年初水平下降10%和33%,表明行業(yè)的現金償債能力進一步惡化。
由于銷售回款速度放緩,標桿房企購地愈發(fā)謹慎。10月份,僅有萬科、綠城兩家房企共計花費約21億元購入4宗地塊。其中,綠城參股山東東營區(qū)一宗商住用地僅花費9800萬元。而前期幾乎每個月都有購地支出的保利、中海等房企在10月未有動作。與歷年數據相比,今年標桿房企在土地市場上的投入明顯減少。今年前10個月,標桿房企累計拿地金額與累計合約銷售金額的比例約為21%,這一比例甚至低于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2008年。
上海易居研究院綜合部部長楊紅旭認為:“目前,部分地區(qū)地方財政嚴重依賴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產稅收,此兩項占地方收入的40%-70%。隨著土地市場和房產市場同時陷入低迷,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可能萎縮,這對地方財政將構成一定壓力?!?/p>
土地出讓政策現松動端倪
“土地市場遇冷,給地方政府帶來的影響的確很大。很多人認為地方政府是靠賣地賺錢,其實并不完全正確?!敝袊康禺a信息集團分析師薛建雄表示,例如上海,去年政府賣地收入1500億元,但土地動遷成本也很高,政府賣地其實并不怎么賺錢,但賣地有助于拉動地方經濟增長。今年,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已經把土地動遷成本花出去了,但地卻賣不掉,這可能造成成本一時難以回收,另一方面,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經濟增長。
受此影響,部分地區(qū)已經出現土地出讓政策松動的端倪。10月17日,廣州市政府攜南站商務區(qū)31幅地塊赴香港招商。廣州市有關部門提出,針對外資企業(yè)拿地,將適當延長50%的首期土地出讓金支付期限,由以前的30天延長至4至6個月。
10月14日,南京市政府印發(fā)《關于應對當前經濟形勢保持經濟平穩(wěn)健康運行的意見》。其中第14條指出,要做好土地供應,加快經營性用地上市速度,逐一明確地塊上市時間,對重大建設項目用地在一定時間段內給予付款一定的靈活性和寬限期。
安徽省政府近期也發(fā)布關于促進臺灣同胞投資的意見,其中提出,適當延長臺胞投資項目土地出讓金繳納期限,對新出讓的總價較高或規(guī)模較大的地塊,在土地出讓合同中可約定分期支付土地出讓金,最長期限為12個月。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