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已經到了,房地產毫無疑問地再次成為社會輿論與兩會關注的焦點。對于2013年樓市爆炸性增長,幾個樓盤出血價大甩賣拋出的噱頭,或許可以擾亂以下樓市的真實狀況,為空頭死絕找回一些平衡,也可以轉移市場對于樓市暴漲歸因式盤查。
有記者調查了杭州多家樓盤,采訪了多名業(yè)內人士和專家,發(fā)現(xiàn)其中多數降價只是營銷的一種噱頭。網傳降價的10個樓盤中,有2個樓盤確實降價了,3個樓盤則是全然否認,其余5個樓盤則為部分房源小幅折價。
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房價,歷來是樓市的風向標。從杭州與廣州傳來的所謂出血價,看來大部分只是一個噱頭。這些噱頭被無限放大,可能有兩個不約而同的目的:對于開發(fā)商而言,通過這樣的噱頭式營銷快速回籠資金,對于另外一些因素來說,降價潮風起云涌可以減輕樓市暴漲之后問責壓力。盡管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樓市暴漲,影子銀行、地方債危機都會顯露出來,投資增長也會持續(xù)低迷,但是,這一理由付出的代價是構筑了更高的地上懸河,而且經濟發(fā)展成本大幅度上升,經濟轉型的難度也在爆發(fā)性地增加。
我們已經說過,2010年之后開始,真實供求關系已經不再是房地產市場價格的決定性因素了,在一個存在大幅度杠桿效應的市場中,房地產金融屬性已經非常明顯。但是,樓價暴漲不僅僅是貨幣增長的結果,同時反過來大幅度推動貨幣超發(fā)。而貨幣超發(fā)的影響不僅僅是導致儲蓄戶資產的貶值與工薪階層生活水平隱形下降,更重要的是貨幣信用的降低也是呈現(xiàn)幾何增長的。貨幣代表著信任度,貨幣穩(wěn)定程度也不只是關聯(lián)著經濟向度,而且關聯(lián)著整個社會信心。
從全國土地出讓金的規(guī)模增長來看,土地財政似乎是眾口一詞認為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神話重要依據。據國土資源部統(tǒng)計,2013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同比增長5.8%,全國105個主要監(jiān)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持續(xù)上漲,去年全國土地出讓總金額達4.1萬億元。盡管土地財政對于地方財政貢獻非常大是事實,但并不意味著這些是合理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認為只要是價格反映的,就應當跟進,即使這個價格遠遠背離其價格,即使這個價格指示器將他們引向懸崖,也毫不猶豫地跳下去。這就是為什么一些城市房價泡沫如此嚴重,還會有人看不到這些泡沫的存在,與此相關的是諸多跳崖行為。
或許人們會用股市從6000點跌至1600點來論述當下樓市的狀況,但是,我們需要明晰的是,當年資產價格泡沫引發(fā)的是當時貨幣政策特別是信貸政策嚴格控制。很少出現(xiàn)的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直接將股市打下2000點以下,當年樓市也出現(xiàn)了嚴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并不是中國樓市低迷的主要原因,雖然現(xiàn)在全球市場具有聯(lián)動性,但畢竟我們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金融體系。從當下的信貸政策與貨幣政策來看,我們看不到緊縮的任何真實信號,而2007年出現(xiàn)的信號非常明顯。因此,很難用2008年股災來思維模式來看待當下樓市。
有媒體報道稱,央行已將2014年信貸政策工作意見下發(fā)給各分支機構及各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對于市場關注的房貸政策,央行明確提出要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滿足首套自住購房的貸款需求。直接涉房信貸沒有太大變大,需要明晰的是,看似與房地產沒有關聯(lián)的很多信貸資金,也通過高利貸等不規(guī)范市場介入了房地產領域,而且這一塊往往會決定整個信貸松緊關鍵性因素。
選擇恰當時機放大危機信號,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時下正直兩會期間,房價崩潰論自然會適當降低市場對于樓市飆漲的焦慮。某些地產大佬們接連發(fā)表的唱空言論與一丁點樓盤降價相配合,更增加了這種劇場效應。一旦情形變化,唱空聲音就會很適當地“消失”。如果沒有信貸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在短暫低迷后,必將迎來一次報復性大反彈,至于該不該漲,那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了。網傳的10個樓市八個屬于噱頭,豈不是上演了一場滑稽的劇場游戲,再加上一些過度盲目自信城市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空置現(xiàn)象,劇場效應逼真度足以達唱空的程度,特別是經歷了去年下半年的空頭死絕之后,其效果更好了。房地產市場如果能夠保持三五年的穩(wěn)定,是中國經濟之福氣,否則,是擾亂經濟與金融體系的根源。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