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過去5年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勢頭。3月5日17點,經濟之聲評論:穩(wěn)定房價需要建立長效機制。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顯示了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持續(xù)關注和調控的決心。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說,過去五年,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勢頭。五年內建成保障性住房1800多萬套,改造棚戶區(qū)1200多萬戶。報告同時提出,今年要繼續(xù)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溫家寶: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抓緊完善穩(wěn)定房價工作責任制,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體系,健全房地產市場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長效機制,繼續(xù)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讓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滿意房。今年城鎮(zhèn)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繼續(xù)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農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評論這個話題。
首先,向松祚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里的結論值得商榷。他說,最近又出臺了新國五條表明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目標還沒有達到,國家房地產調控更大的毛病是有幾個怪圈,第一是調控后暫時降溫,馬上又升溫,升溫又再調控,然后又暫時降溫。第二是房價上漲的幅度總是超過工資收入上漲的幅度,老百姓的感受和政府數字有差別。第三是,每次調控后,下一波房價上漲的勢頭反而更加猛烈,這說明確實有深層次的問題沒有被房地產調控政策解決。
其次,向松祚質疑說,房價過快上漲用什么指標來衡量。從中央到地方其實沒有一套指標來衡量什么才算是房價上漲平穩(wěn),什么叫做過快上漲,這個過快是跟工資上漲的幅度相比,還是跟GDP的增長相比。這都反映了現(xiàn)在房地產調控里還存在著很多深層次的矛盾,結構性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還需要深入探索,調整未來的政策。
向松祚指出,“穩(wěn)定房價”是房地產調控的核心目標之一,正如報告里所說,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是最關鍵的。無論是從2010年的國十一條、還是現(xiàn)在的新國五條,似乎總是在遏制這個需求,但是老百姓的需求是多層面的,比如有基本的住房需求、有改善性需求、有投資需求,用“一刀切”的辦法來遏制這些需求有很大問題。
他提出,第一要建立房價的責任制,就是規(guī)定房價什么樣的漲幅是合理的。第二,遏制房地產要從改善供給、增加供給的角度出發(fā),因為隨著城鎮(zhèn)化的進展,隨著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的改善性需求是客觀存在的,老百姓的財富不斷增長,要投資,要分散,些人買房子作為一個財富儲存手段也是正常的,不應該打擊。
向松祚還說,現(xiàn)在的房地產調控可能有一個誤區(qū):過多依賴打壓需求和遏制需求,而在供給的增長和供給結構的改善方面用力還不夠,比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長效機制才是根本解決的辦法,而不僅僅是建立一個問責制。
有評論認為,從最近剛剛出臺的國五條對于調控房地產是有保有壓的,比如會保剛性需求,但是對于投資投機性需求會出現(xiàn)一些調控方法。而在保障房方面,今年保障房基本要建成74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這組數字低于去年和前年。
對此,向松祚認為要分開看剛性需求,他說,高收入階層的剛性需求和一般老百姓的剛性需求是不一樣的,保障房安居工程解決的是低收入老百姓的剛性需求,所以首先要“摸清家底”,了解全國究竟有多少人需要保障房安居工程的房子,制定詳細的規(guī)劃,而且每年必須公布有多少保障房已經竣工,已經分配到老百姓的手上了。
另外,保障房住房市場必需要跟市場化的商品住宅分開,價格機制也應該分開,并在保障房這一塊增加行政管制手段。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