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房地產調控正在步入下半場。自去年初開始,至今年上半年,可稱為上半場,其特征是:政策持續(xù)加碼,成交量萎縮,價格漲幅回落。下半場的特征將是:政策緊縮至高限,成交量趨于平穩(wěn),部分城市價格有所下跌。
近期,宏觀政策面,主要關注的是貨幣政策的動向。9月開始,央行擴大存款準備金的基數,將保證金存款亦納入繳存范圍,借此可回收資金8800億,相當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1個百分點,可見流動性進一步收緊。8月末,廣義貨幣同比增長13.5%,創(chuàng)2004年11月以來新低,已經顯著低于16%的年度控制目標。另外,8月CPI增幅已經下拐,歐債危機升級,美債危機初露端倪,國內經濟穩(wěn)中有降。綜上因素,貨幣政策已不太可能大力度加強了。
房地產政策面,“二三線限購”中焦點。從8月中旬開始,媒體就炒作這事,卻有“雷聲大、雨點小”之嫌。臺州、衢州等出臺的限購令,明顯屬于“從寬發(fā)落”,比如臺州只限市區(qū)和新房,衢州對本地家庭只限第四套。而相當一部分房價漲幅偏高的城市,諸如廊坊、韶關、秦皇島、煙臺等,紛紛主打“限價牌”,限制新售樓盤的預售備案價,而對限購則敬而遠之。
其實,很多人沒搞清楚一點,限購只是手段,而目標卻是房價。房價控制目標才是關鍵,因為今年初的“新國八條”,明確提出將“此物”列為問責對象。遺撼的是,600多個城市政府,都將房價控制目標定為不高于GDP或收入增幅,僅有北京限定普通住房價格“穩(wěn)中有降”。那么,限購與否的主動權,其實是握在地方手中的,若能完成房價控制目標,憑什么一定要被限?在中央與地方的博弈中,正由于在房價控制目標制定中落于下風,才導致當前限購上的被動。政策緊縮的力度,到此也就終結了。
中國樓市是政策市,政策一旦松動,則市場離復蘇也就不遠了。比如,2008年月10月,國家出臺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房地產調控也大大松綁,而樓市在2009年3月迎來持續(xù)反彈。值得關注的是,本輪經濟政策和樓市政策已經“見底”,但接下去的放松節(jié)奏,卻沒2008年那么快,力度也沒后者那么大。
在此影響下,未來半年左右,房地產市場總體上仍呈探底態(tài)勢。按國家統(tǒng)計局口徑,2008年全國商品房成交量同比2007年減少近二成,而今年前8個月,同比去年同期仍上漲了13%。不過,若剔除掉經濟適用房、棚改房、限價房這類保障房,則今年純商品住宅成交量將會低于去年。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降幅更為明顯。
至于價格,去年以來可謂相當頑強。若按成交均價,今年前8個月全國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0%,甚至高于去年的7%;若按價格指標,則8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經過持續(xù)7個月回落之后,仍比7月上漲0.02%。按此走勢,預期9月將迎來下行拐點。湊巧的是,上一輪樓市調整,也是在相近時點,即2008年8月下拐,持續(xù)小跌了6月個月時間。本輪房價調整,預計比上一輪跌幅小、步調慢。明年下半年,早則二季度,將步入小步復蘇、回暖通道。
對此,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應有足夠的認識,既要做好“過冬”的準備,又要避免產生過度悲觀情緒。商業(yè)地產、旅游地產、養(yǎng)老地產是更好的發(fā)展方向,由于住宅仍是“主戰(zhàn)場”,仍想以住宅開發(fā)為主業(yè)的企業(yè),有兩個戰(zhàn)略方向:一是向下走:參與保障房;二是往上靠:關注高端市場。保障房大躍進,將會分流中低端商品住宅的市場需求,而近幾年供地的減少,會使幾年后高檔房供應緊張,價格上行。再者,等2015年全國真正形成保障房和商品房雙體系、雙軌制后,國家自然會放松對于商品住宅市場的控制。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