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托人買公產房時交出了存折,被騙子取走130余萬元,她遂起訴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華支行,一審被判決獲賠23.4萬元。李女士不服,提起上訴。
李女士訴稱,2005年,她經人介紹認識了女子李丹。對方謊稱是中國銀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職員,能夠以“先租后售”的方式購買單位公產房,她于是委托李丹選購一套。
?。玻埃埃赌辏冈拢玻度?,李丹稱辦理購房手續(xù)的時機已到,讓李女士將存有138.4萬元購房款的存折拿給她,目的是讓產權人看一下。李女士并未在意,將存折交出。2006年10月17日,她發(fā)現存折內存款已被別人分18次基本取光,后經公安機關查明為李丹所為。李女士認為銀行存在違規(guī)、違法,因此起訴。
開庭時,銀行表示,持有活期存折的客戶,5萬元以下只需持存折和密碼即可取款,5萬元以上需要本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證,李丹取款時已提供了這兩個身份證。此外,經法院審理查明,李丹虛構能以“先租后售”的方式購買單位公產房,共詐騙包括李女士在內的14名受害人近700萬元,根據其口供,有理由相信李女士向她提供了密碼和身份證。
對此,李女士予以否認,法院于是向李丹進行了核實。李丹說,她為取款制作了李女士的假身份證,但對于如何取得存折密碼,她已記不清了。
經過審理,朝陽法院一審認定李丹在被告銀行辦理了3筆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轉賬業(yè)務,總金額78萬元。對這部分存款損失,銀行未對取款人的身份情況盡到合理、充分的審查義務,存在過錯。同時,李女士自愿將存折交與李丹,且在交出后近兩個月內都沒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查詢、了解存款變動情況,因此也有過錯,應與銀行按照各自的過錯程度分別承擔民事責任。據此,一審法院判決銀行賠償李女士23.4萬元。
[責任編輯:sm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