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中國地方債務近幾年來快速增長,從2007年末至2013年中,從不足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萬億新元)增加到近18萬億元。在短短六年內,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就增加三倍以上。
由中國人民日報社主管的《國際金融報》近日報道,如果得不到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債務危機不可避免。
報道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嚴弘受訪時指出:“(地方政府債務)核心問題是地方政府在融資過程中明確債務的責任方,而且中央政府要適當撤銷隱性擔保,整個市場才會更加合理和健康……目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并不小,核心問題是我們敢不敢讓一些地方政府破產。”
學者:應撤銷債務隱性擔保
嚴弘進一步分析說,“如果地方政府無法破產,中央政府做隱性擔保,看起來好像沒有風險,實際上存在道德風險。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地方政府究竟有多少資產、資產是否足以支撐債務,以及一旦出現(xiàn)違約或即將出現(xiàn)違約,誰來承擔責任。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明確,道德風險始終存在,這樣地方債務的雪球就會越滾越大甚至最終變得不可收拾。當然,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到這個地步,但應該未雨綢繆。”
據(jù)報道,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zhí)行院長張春看來,中國整個資本市場的合理定價機制尚需一段時間才能逐漸完善,但起碼市場要有足夠的信息作出判斷:比如看發(fā)行的債務是否有保證,或定價和利息水平是否足夠與風險相匹配。如能做到這點,即使地方政府發(fā)更多的債,也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若無法達成,道德風險會繼續(xù)存在,甚至不斷引發(fā)新危機。
利率市場化不足
無法反映地方債務風險
張春說:“與此相關聯(lián)的是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發(fā)展中還有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利率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夠。”
張春認為,這是在銀行貸款和債券發(fā)行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即市場利率或銀行貸款利率無法真正反映這些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從這點來說,如果利率市場化不進一步完善,就很容易出現(xiàn)一個扭曲和失效的市場,甚至在未來產生危機。
據(jù)中國國家審計署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截至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債務總額高達10.88萬億元,此外還有2.67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4.34萬億元可能承擔救助責任的債務。在這總計17.89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廣義債務中,銀行貸款高達10.12萬億元,占比為56.57%。由于貸款直接與銀行發(fā)生關系,所以“不透明”是最大的問題。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wǎng)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