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對住房制度市場化改革之前的弊病的分析是準確的,“以權謀房”確實是福利分房時期的重大弊端。但是,住房市場化改革和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中,中國的住房格局出現“三軌制”亂象,“以權謀房”仍然相當嚴重。所謂住房格局的“三軌制”,是三種得到住房的軌道,即市場之軌,保障之軌和權力之軌。
三軌制中的第三種渠道,即通過權力體系得到住房的情況,在目前處于一種制度上的可疑狀態(tài),因為從國家有關的住房制度和政策中,人們找不到相關的明確規(guī)定。但事實上,這種得到住房的辦法卻普遍存在。手握權力的政府部門,機關單位,通過所謂的自有地皮,或者申請新的地皮,集資修建職工住房,享受經濟適用房減免稅費的待遇。這種住房打著保障房的旗號,享受保障房的一切優(yōu)惠,但是一些政府部門的這類住房,面積甚至達到兩百多平方米,有的甚至是精裝修,拿到鑰匙就可直接入住。其豪華氣派的程度,根本無法與“雪中送炭”的保障房相提并論。這顯然是權力部門打保障房政策的擦邊球。這是一種情況。
另外,一些手握行政權力的機關,給達到某種行政級別的官員,私下發(fā)放住房補貼,甚至組織這些官員以團購等方式,去外地購買商品房,作為他們退休后頤養(yǎng)天年的安樂窩。機關或官員以權力與開發(fā)商進行交易而得到便宜房屋,這種情況也不少見。
這種三軌制形成的格局是:一些體制內群體,可以通過所謂的集資建房,通過與開發(fā)商的私相授受,得到價格低而品質高的住房。在體制外,極端貧困的人群,可以從政府得到廉租房;相對低收入的,可能購買經濟適用房。而體制外享受不到保障房的,就只好到市場上購買開發(fā)商提供的、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的商品房了。
顯然,住房“三軌制”中的權力之軌,是權力行使失范的體現?!叭壷啤爆F象的出現,說明陳淮所說的福利分房時期普遍存在的“以權謀房”現象,在市場化改革后仍然存在。所不同的是,福利分房時期是,單位內部掌握分房權力的人“以權謀房”,而現在則是掌握整個社會公共資源的群體,可以“以權謀房”。這一點,可以從愈演愈烈的公務員招考熱中窺見端倪。
住房格局“三軌制”中的權力之軌,無法通過住房制度本身的改革去解決。當年的市場化改革和現今的保障房建設,都不可能消除這個現象。在福利分房的時候可以“以權謀房”,在市場化改革后仍然能夠“以權謀房”,而保障房制度更給這些做法提供了合法的外衣。從本質上說,這是行政權力一權獨大、權力行使不受監(jiān)督的典型體現。任何具體的政策修補都不能真正治愈這個頑癥,真正的解決途徑,就是要對權力體系本身進行改革,建立真正的分權制衡機制以防止行政權力的掌握者以權謀私的行為。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