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為誰而建
在中國市政公用事業(yè)專家、《公權市場》作者徐宗威看來,如今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城市病已經越來越嚴重,已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我們的城市究竟是為誰而建,為什么目的而建?”徐宗威說,城市病反映的是城市建設的主導思想出了偏差。由于不清楚 城市為誰而建,城市的管理者在單純的利益驅動下,較少地關注普通人,于是房子越建越大、自行車道越來越少、各種公用設施越來越貴。
在徐宗威看來,改革開放以來,“發(fā)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極大促進了經濟增長,讓財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長。但我們的城市發(fā)展是否就是為了經濟增長,為了 GDP?“城市有兩個基本功能,一個是經濟功能,另一個則是生活功能?!毙熳谕f,如果過分看重經濟功能,那所有的行為都是圍繞GDP,怎么賺錢怎么做。在一味單純追求發(fā)展的前提下,城市的生活功能就會被忽視。公共綠地越來越少,房子越建越多。我國有很多城市就是這么做的,為了招商引資,不惜一切代價。
兩個月前,徐宗威曾去西部一個縣考察,當地一家企業(yè)直接將污水排入河中,當地政府明知這樣不對也不管。原因就在于這家企業(yè)是當地的納稅大戶,縣里的GDP增長就靠這家企業(yè)。
徐宗威覺得,經濟的發(fā)展是為了改善生活。但如果過分強調經濟發(fā)展,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樣要受到影響?!叭缃竦厍蛎刻煊?0萬架飛機起飛,耗費的能源、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可想而知,10年后這個數字會是多少?對能源的消耗、對大氣的影響會是怎樣?”
生活質量應主導城市發(fā)展
在中國行政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過去30年我國主要是關注大城市的發(fā)展,如今到了要發(fā)展縣域經濟、加快中小城市發(fā)展的時候了。
“這些年城市化一味追求GDP,追求形象工程,地表上的東西很漂亮,地下的東西卻很差?!蓖粲駝P說,在城市的規(guī)劃上,沒有合理進行產業(yè)布局,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yè)集中在大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也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周圍沒有衛(wèi)星城來分散城市壓力。
按照汪玉凱的思路,以前集中在大城市的一些產業(yè),現在完全應該調整到中小城市去,彌補縣域經濟的歷史欠賬?,F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我國還有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解決就業(yè)問題,靠生活成本日益升高的大城市已經不可能解決這些勞動力的就業(yè)、生活問題,中小城市才是主要的渠道。
汪玉凱告訴記者,大城市要用產業(yè)淘汰的方式來進行產業(yè)布局的調整。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需要的是大量低端的勞動力,已經不再適合大城市,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yè)更適合在大城市集中。如果大城市能夠提高注冊企業(yè)的門檻,就能夠有效地實現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轉移問題。
不僅如此,調整城市的考核指標體系也勢在必行。
“聯合國有一整套城市考核的指標體系,空氣、飲水質量等生活質量的指標所占比重很大。從聯合國的指標看,更看重的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而我國現在的城市考核指標體系還在誤導城市管理者去追求GDP?!蓖粲駝P說,政府部門、城市管理者需要有長遠眼光和現代化管理理念,更多關注居民生活舒適度。而要導向這個層面則需要系統(tǒng)的長期的指標體系,我國現在就缺少這樣的考核指標體系。很多城市還在為GDP不惜代價、不惜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汪玉凱曾去德國考察,在德國一些大城市,由于城市病的出現,居住質量下降,很多有錢人離開大城市選擇鄉(xiāng)村、小城鎮(zhèn)居住。大城市的稅收受到影響,為了增加稅收,這些大城市不斷改善城市生活質量,吸引有錢人回到大城市生活。應該說,城市病是世界性的難題,發(fā)達國家已經走過不少彎路,我國應該看到這點,避免這些彎路。
“過去總是用GDP、效率來考核城市和干部,現在提倡用綠色發(fā)展的考核指標。如果城市的管理者能以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作為管理城市的理念,城市病就能大大減少?!毙熳谕f。
本報北京10月7日電
關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熱點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