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榮盛錦繡花苑小區(qū)
指尖蘸滿了墨香,點一幅丹青水墨,落筆無聲,思緒輕叩心弦,借薄紙一張,淺吟低唱,以訴衷腸。
春意漸去,夏季又如約而至,小區(qū)的綠植又煥發(fā)生機(jī),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小區(qū)坐落在邯鄲市市郊區(qū),在城市文明的渲染之內(nèi),又超然于城市喧囂之外。很久之前就喜歡上榮盛風(fēng)格的建筑,首次與其偶遇,是在母校所在城市—廊坊,輕鴻一瞥間,那是怎樣的驚艷,小橋、流水、人家,柳絮、梧桐、煙花, 仿若置身鶯飛草長的江南,彼時彼景,至今仍記憶猶新。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跟江南有著冥冥之中的淵源,“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恰恰我工作的地方在江南的一個小城,看慣了江南的湖光山色,回到北國小城,卻好像仍置身江南,一景一物,讓我意識恍惚,此江南還是彼江南?
身為榮盛人家,院里的一草一木都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小區(qū)“一步一景,步步為景”, 沿承了江南民居“水一橋一房”的布局,每處水景都與眾不同,有的流過或平鋪或高聳的小橋,有的靜立于一面靜靜的湖泊,有的輕輕環(huán)繞著矗立的假山,水是有靈性的,帶來了江南的靈秀,江南的瀟瀟春雨,粉墻黛瓦,竹林桃花。
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說的“黑—白—灰”的江南民居的顏色基調(diào)在這里有了很好的體現(xiàn)。小區(qū)的外墻是亮麗的白和灰,護(hù)欄是莊重的黑,高高的玻璃柱方燈,南北兩面鑲著古樸的江南美景,東西兩面是優(yōu)美的歌詩詞賦,整體色彩既亮麗又大方,既古樸又現(xiàn)代,既莊重又不失精致。
江南自古就以她“情—趣—神”的園林意境魅惑著文人墨客的詩情,牽引著旅人行者的腳步。苑內(nèi)正中是凹起的一部分,噴泉、假山,石上篆刻的百家姓, 隨處可見的假山上篆刻的成語,沉淀了趙國古都的文化深蘊,行至如此,難免停下腳步,發(fā)出些許慨嘆。苑內(nèi)一處一景,處處為景,一個突兀的山石,一片茂密的竹林,一叢奪目的花叢,時不時讓你眼前一亮,其樂了了,其趣無窮。時不時的傳來孔雀的叫聲,給苑內(nèi)又增勃勃生機(jī)。
華燈初上的夜晚,晚風(fēng)輕拂,暮謁霽霽,花香撲鼻。這時,亮起的柱燈映出江南的處處美景,和身邊的景色交融,這北方鄉(xiāng)村老嫗一樣粗狂的小城中竟有了似尚待閨中的少女一般的嬌羞與柔美,而且妝容精致起來:胭脂色的燈光涂上她的臉頰。黛色一般的蛾眉,是傍晚的天空;翠綠的寶石,是街邊翠綠欲滴的綠植;淡淡的妝容是薄薄的云霧,淺淺的笑如燈光中的煙雨蒙蒙。
踏在青石板路上,如同穿行于江南的古街老弄,歲月就在我的腳下淌過,我的腳步深深淺淺,我感受到了一種傳承,一份厚重。北國的土地上沾染了江南的靈氣,似乎到了江南的楊柳岸,依稀看到了江南的一蓑煙雨,一抹殘陽,是北國?還是江南?
郭小川先生說:我們的國土到處都是一樣。
關(guān)注邯鄲規(guī)劃發(fā)展
每日推送樓市快訊
匯集本地?zé)狳c資訊
視頻展示城市發(fā)展
記錄邯鄲樓市百態(tài)
抖音搜邯鄲戀家網(wǎng)
無需安裝,掃一掃
掌握樓市一手資訊
便利查看 快捷分享
在線咨詢 解疑答惑
獲取樓盤 獨家優(yōu)惠
為您買房 保駕護(hù)航